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不仅反映个人形象,而且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养成,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,影响高等教育发展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,既是个人的德,也是一种大德,即国家的德、社会的德,对高校教师道德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导向、规范和促进作用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和作用,加强对高校教师言行的引导和规范,对于促进高校教师端正工作态度、提升道德素养,进而把完善自我与教书育人有机统一起来,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,具有重要意义。
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师伦理规范。2011年底颁布的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》,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、道德原则、职业行为等提出了统一标准。高校应在此基础上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广泛吸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、学生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,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师道德伦理规范和准则,建立系统完善且行之有效的高校教师道德伦理规范,使高校教师道德准则更加科学、更加符合学校实际,并在责任、权利、义务等方面制定具体、可操作的规范和标准。
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。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,才能增强践行的自觉性。高校应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,结合本校实际,在教师中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培训,深刻阐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、科学内涵、基本要素和实践途径,促使高校教师对自身道德素养进行评价反思,及时化解教育伦理难题,提高高校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,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,通过科学的教师道德伦理规范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指引,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,提高教师对道德伦理规范和准则的认同感。
引导高校教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。道德建设贵在知行合一。提升高校教师道德素养,需要引导高校教师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,加强实践养成。应引导高校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外化为日常实践,养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加强道德修养的良好习惯。引导高校教师慎思笃行,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,具体落实并体验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,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情操、理想信念、意志品质和行为规范,形成稳定、一贯的从事教育事业的个性特征、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。此外,还应引导高校教师时刻铭记教书育人使命,潜心提升教学科研水平,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,以良好的道德示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。
供稿人:陈梦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