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
一、课程的性质和任务
“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讲”是人保厅高校教师系列专业知识更新培驯专业科目。通过系统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,高等教育功能的新论题,高等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新展望,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思维,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,系统掌握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态,把握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与发展的基本走向,反思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,以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,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、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。
二、课程基本要求
第一讲 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
教学目的:
通过本章学习,重点掌握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现实条件下,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是高等教育多样化、高等教育职业化以及高等教育创新化。
教学安排:
4学时
教学内容:
第一讲 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
一、高等教育多样化
(一)高等教育结构多样化
(二)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
(三)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多样化
二、高等教育职业化
(一)高等教育职业化的特征
(二)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
三、高等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
(一)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
(二)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
思考题:
1.简析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趋势。
2.简析高等教育职业化的趋势。
3.简析高等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。
参考文献:
1. 潘懋元.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座谈录[J],大学教育科学,2010(1).
2. 朱清时.大学同质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[J],长江大学学报,2009(4).
3. 高晓杰.21世纪高等教育:北美的挑战与中国的启示[J],中国高教研究,2010(10).
4. 王胜今、赵俊芳.高等教育大众化十年盘点与省思[J],高等教育研究,2009(4).
5. 程方平等.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[J],大学(学术版),2010(5).
6. 董泽芳、陈文娇.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[J],高等教育研究,2010(6).
7. 谭诤、张维红.20世纪西方下半叶西方高等教育民主化与职业化特征分析[J],教育与考试,2010(4).
8. 郑家茂、张胤.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[J],清华大学教育研究,2008(1).
9. 王义遒.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究竟靠什么[J],高等教育研究,2011(1).
第二讲 高等教育功能的新论题
教学目的:
通过本章对“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当代转换”,“高等教育功能拓展论”,“高等教育功能和谐论”,三个问题的学习,进一步增强对高等教育功能的时代透视,增进对高等教育功能的多重思考。
教学安排:
6学时
教学内容:
一、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当代转换
(一)高等教育功能观发展的三个阶段
(二)高等教育功能观嬗变探因
二、高等教育功能拓展论
(一)批判性功能
(二)创新性功能
(三)素质性功能
三、高等教育功能和谐论
(一)高等教育功能观的非和谐态
(二)高等教育的社会导向与个人导向的非和谐态
(三)高等教育功能观非和谐态的根源
(四)社会、个人、学术: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和谐
思考题:
1. 简析高等教育功能观嬗变的原因。
2. 简论高等教育拓展论。
3. 简述高等教育功能和谐论。
参考文献:
1.张西方.论高等教育功能的拓展[J],山东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2010,(6).
2.李为忠.由偏执走向和谐:高等教育功能观研究[J],河南社会科学,2010,(2).
3.郭荣祥.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嬗变[J],继续教育研究,2010,(2).
第三讲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对策
教学目的:
通过本章对“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未来走向”,“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,“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未来走向”,三个问题的学习,在宏观上增强对我国高等教育状况的认识,能够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未来趋向。
教学安排:
6学时
教学内容:
一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
(一)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,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
(二)加强政府高等教育管理能力建设,提高宏观管理效能转变政府职能
(三)扶持社会中介机构,提高高等教育治理水平
(四)强化高等教育管理国际互动,促进高等教育管理国际化
二、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
(一)加强高等教育收费的法制化建设
(二)逐步完善并推广学分制收费办法
(三)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
(四)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
三、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
(一)完善政府评估体系,提高政府评估的权威性
(二)加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,强化高校质量保证的主体地位
(三)进一步培育评估中介机构,加强评估中介机构规范建设
(四)扩大国际交流,促进高等教育评估的国际化
思考题:
1.简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。
2.简析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的方法。
3.简析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。
参考文献:
1.别敦荣、杨德广主编.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[M],上海教育出版社,2009年版.
2.汪献芳.对“高等学校教学评估”的思考[J],四川教育学院学报,2010,(3).
3.刘献君.论高等学校制度建设[J],高等教育研究,2010(3).
第四讲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思维
教学目的:
通过本章学习,了解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网络化趋势,理性评价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的得与失。
教学安排:
6学时
教学内容:
一、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
(一)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
(二)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与完善
(三)创新能力培养与实验方法改革
二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网络化趋势
(一)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网络化的必然性
(二)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新特点
三、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得与失
(一)教学评估:教学改革的推动力
(二)对评估功能弱化的反思
思考题:
1.简析实践教学改革对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。
2.简述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特点。
参考文献:
1. 衣俊卿.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[M],黑龙江大学出版社,2007
2. 别敦荣、杨德主编.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[M],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编,2009.
3. 常丽丽.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创新问题研究[M],气象出版社,2010.
4. 谷力.和谐与冲突: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论[M],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9
5. 文喆.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[M]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9
6. 刘铁芳主编.回到原点: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[M]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6.
7. 徐小洲、叶映华.中国高校创业教育[M],浙江教育出版社,2010.
8. 吴金秋编著.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: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探索[J],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2005.
第五讲 高校课程改革的新问题
教学目的:
通过本章对“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”,“我国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,“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及构想”,三个问题的学习,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,拓展课程改革问题的研究思路,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教学时数:
6学时
教学内容:
一、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
(一)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脱节
(二)课程设置与学习特征不符
二、我国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
(一)课程设置改革
(二)课程内容改革
(三)课程结构改革
(四)课程改革的推行
(五)课程改革的实施
三、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及构想
(一)根据学校定位遴选课程
(二)学校、学院、师生共同管理课程
(三)优化课程设置,推进课程综合化
思考题:
1.简析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。
2.简述我国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。
3.简析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及构想。
参考文献:
1.刘建芳.浅析高校课程改革中的不足与完善[J],科教导刊,2010(8).
2.张美云.高校课程设置中的痼疾与改革路径[J], 中国高等教育2010,(17).
3.钟勇为. 近二十年高校课程变革方略的国内研究综述[J]. 高教研究,2009(1).
4.〔美〕弗兰克·H·T·罗德斯著,王晓阳等译.创造未来——美国大学的作用[M]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7.
5吴筱萌.课程变革中的较力与应对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, 2007, (9).
6.于泽元.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[M]. 重庆: 重庆大学出版社,2006.
7.杨启亮.方法: 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[J].教育探索, 2003, (1).
8.周远清.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[A]. 周远清文集(二) [C],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.
9.陈亚琴.从系统论角度看高校课程体系的优化[J],系统辩证学学报,2002, (3).
10.欧阳文.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视野的大学课程变革[J],江苏高教, 2007,(3).
11.白宗新.基于知识观转变的大学课程改革研究[D],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,2006.
12.范钦珊、鞠平、伍贻兆.把课堂教学放在抓质量的突出位置[J], 中国高等教育,2003,(21).
13.胡华南.高校课程改革应遵循几个原则[J],理工高教研究,2003,(4) .
14.顾丽琴、刘红副.高校课程体系市场化设置方法论[J],商业时代,2006, (33) .
15.李光琳.20 世纪以来大学课程设置改革的比较研究——以美、英、日三国为例[J],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7,(12) .
16.刘旭.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[J],高等教育研究,2004,(4).
17.喻立文.全球化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与路径[J].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,2004,(4).
18.罗尧成.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[D],长沙:中南大学,2002.
19.孙根年.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[J].高等教育研究,2001,(2) .
20.王彬斐.我国高等学校课程结构优化改革研究[D],兰州:兰州大学,2007.
21.张家勇、张家智.新世纪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及启示[J],比较教育研究,2006,(1).
参考文献:
1.钟勇为.我国大学教学改革取向的基本特征[J],教育学术月刊,2009,(8).
2.吴立保、谢安邦.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教学改革[J],现代大学教育,2008,(1).
3. 别敦荣.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[J],清华大学教育研究,2009,(8).
4. 周光礼、姜嘉乐.研究性学习: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[J],中国高等教育,2009(20).
第六讲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动向
教学目的:
通过本章学习,重点掌握:高校教学学术的机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;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途径;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因素。
教学安排:
4学时
教学内容:
一、高校教学学术的机制与教师专业发展
(一)大学教学学术的运作机制
(二)研究与教学的动态关联
二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途径
(一)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
(二)虚拟学习社区建设
三、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因素
(一)现实高校专业发展制度问题的梳理
(二)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
思考题:
1. 简析研究与教学的动态关联。
2. 简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途径。
3. 简析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。
参考文献:
1.吕林海.大学教学学术的机制及其教师发展意蕴[J],高等教育研究,2009(8).
2.时伟.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析——基于大学教学学术性的视角[J],教育研究,2008(7).
3.别敦荣、赵映川.20年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研究[J],教育研究,2008(9).
4.曲铁华、冯茁.基于学术特质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论[J],教育研究,2009(1).
5.魏捷.高等院校如何助推教师专业发展[J],教育研究,2010(5).
6.王燕.基于网络资源库建设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[J],南阳师范学院学报,2010(12).
7.毛亚庆、蔡宗模.建国以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审视[J],清华大学教育研究,2010(12).
8.施纪华、李灵芝.试析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的作用[J],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0(2).
9.周杨.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性知识传承——以“精品课程师资培训”项目为例[J],中国高教研究,2010(2).
第七讲 大学生心理教育新探索
教学目的:
通过本章的学习,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,分析大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成因,提出有针对性的调试策略,注重大学生群体心理效应,着重分析和筛选问题学生,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,防微杜渐,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并进行有效的指导。
教学安排:
4学时
教学内容:
一、大学生的心理特点
(一)大学生对自我的探索和自我意识的形成
(二)大学生群体交往
(三)大学生的恋爱心理
二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与干预机制
(一)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与筛选
(二)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
(三)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干预机制与解决对策
三、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
思考题:
1. 论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。
2. 简述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干预机制与解决对策
3. 试述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。
参考文献:
1.程玮.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[M]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8
2.王祖莉、初铭铜主编.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[M]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0.
3.周凌凤.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与疏导策略[J],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(职教通讯),2009,(4)
4.王卫平.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[J],2009年(6).
5.李 菁、马晓红.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[J],经济研究,2008(7) .
第九讲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
教学目的:
通过本章对“文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”,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校园文化建设”,两个问题的学习,进一步增进对“校园文化”的理解,丰富对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多重思考。
教学安排:
4学时
教学内容:
一、文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
(一)文化校园是一种新的校园文化观
(二)四维一体:文化校园建设的内容取向
二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校园文化建设
(一 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
(二)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选择
思考题:
1.如何理解文化校园是一种新的校园文化观?
2.试析文化校园建设的内容取向。。
3.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。
参考文献:
1.李燕军.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,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,2010.(6).
2.王宏宇.文化校园:一种新的校园文化观,黑龙江高教研究,2007,(2).
3.王 骞.文化校园: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诉求,黑龙江高教研究,2010,(7).
4.姜羡萍.校园文化建设:从文化容器到文化校园,黑龙江教育,2011,(1).
第九讲 素质德育:高校德育改革的新目标
教学目的:
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,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。素质德育观的提出与确立,为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坐标。高校德育应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这个中心,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工作,切实发挥其育德和树人的本质功能。构建高素质德育观,要重点抓好德育观念的转变,明确德育主体的责任,强化德育的整合功能,优化育人环境,强化自我教育,促进学生主动发展。
教学安排:
4学时
教学内容:
一、构建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高校德育新思路
二、素质德育提出的理论与现实依据
三、素质德育对高校德育改革的作用与影响
四、高校德育要围绕素质德育目标进行改革
思考题:
1.试析素质德育对高校德育改革的作用与影响。
2.试论素质德育提出的理论与现实依据。
参考文献:
1.王腾.试论高校德育目标的新建构与新特征[J],厦门教育学院学报,2007,(1).
2.逄世丽、赵宝珍.论高校德育目标的内涵及其实现[J],新学术,2007(4).
3.柴世钦,肖继军.我国现代高校德育目标构建新探,湖南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[J],2008(5).
4.陈云恺.教育转型论纲[J],新华文摘,2006,(9) .
5.高德胜.知性德育及其超越———现代德育困境研究[M],北京:教育科学出版社,2003.
第十讲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考
教学目的:
通过学习“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”,“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”,“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”,三个部分的内容。使学生在了解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情况的基础上,进一步探索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、新思路。
教学安排:
4学时
教学内容:
一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
(一)高校规模化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压力
(二)学生个性化增强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
(三)观念多元化给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新影响
(四)信息网络化加快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问题
(五)就业市场化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压力
(六)德育形式化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困惑
二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
(一)重视和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研究
(二)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和内容
(三)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
(四)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作用
(五)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
(六)重视“两课”教学,牢固占领思想阵地
三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
(一)管理上的新思路
(二)理念上的新思路
(三)工作新思路
思考题:
1.简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。
2.简析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。
3.简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。
参考文献:
1.习近平.关键在于落实[J],求是,2011,(3).
2.杨冰.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对策[J] .中华文化论坛,2009(1).
3.蒋德勤.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[J] .思想教育研究,2009(12).
张西义,巧用心理学创新思政工作[J] .人民论坛,2010(14).
4.马焕秋.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[J] ,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,2009,(5).
5.姚明.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[J],西南科技大学《高教研究》,2006,(1).
6.骆郁廷..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[J],高校理论战线,2008,(10).
7.李红.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战斗力之成因探微[J],中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04,(6).
8.余卫.大中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[J],南昌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04,(6).
9.刘玉红.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贴近实际[J],道德与文明,2005,(4).
10.韩太钢.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[J],中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05,(1).
11.谢世杰.浅谈心理咨询在思政工作中的应用[J],人民论坛,2010,(32).
供稿人:李冰